秋日黃昏,清風徐來,幾株搖曳的三角梅姹紫嫣紅。碧綠的藤蔓和嬌艷的繁花之下,一個清瘦老人慢慢推著輪椅,不時和輪椅上的人交流著什么。
推輪椅的老人叫何啟明,今年75歲,是渠馬鎮(zhèn)促進村二組人,曾擔任生產隊長30年。輪椅上的人是他的妻子胡世英,與何啟明同齡,患腦癱10年了。
同心:養(yǎng)兒育女苦奔不叫苦
何啟明有三兒一女,都成家立業(yè)。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,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相繼出世,給家庭平添許多歡樂。
“那個年代,人的觀念不一樣,總認為多子多福。兩口子不養(yǎng)幾個娃娃,就被人看不起?!焙螁⒚髡f,“子女多,苦了老伴,我這一輩子都欠她的?!?/p>
那時候何啟明家很窮,但妻子胡世英沒嫌棄他。那時,集體生產,何啟明兩口子一起出工掙工分,回家一起做家務。何啟明挖自留地,胡世英就打豬草;胡世英挑水洗衣服,何啟明就生火煮飯。“真是為養(yǎng)兒育女苦奔不叫苦!”何啟明說。
然而,一年下來,吃個飽飯都像過年。穿的衣服,皺巴巴補丁加補丁。說起這些,何啟明對老伴兒是滿滿的愧疚。
有年過大年了,好不容易弄點粗藍大布。何啟明把裁縫師傅請到家,給妻子和孩子做過年衣服?!澳菚r候,我是生產隊長,她瞞著我,讓師傅給娃娃和我做一套新衣服。她就沒得份了!”何啟明說,“我經常在外面跑,妻子讓我穿好點,她自己在家愿意穿舊衣服。為這,我感動整整一個春節(jié)。”
同行:發(fā)家致富苦干不喊累
“我們這里有栽種柑橘的傳統(tǒng)。”何啟明說,“眼看娃娃一天一天長大,生產隊里有的農戶栽培柑橘,不多掙點錢養(yǎng)不活這個家。”
國家改革開放好政策來了,農村開始了包產到戶。那幾年,何啟明當村民小組組長期間,村支書評價他能吃苦,腦瓜子靈。何啟明找村支部說了搞柑橘栽培的想法。支部書記同意了。更讓他高興的是,胡世英很支持他。
于是,在房前屋后,在田埂地邊,何啟明兩口子挖坑除草,把一株株幼苗栽培下去了。
“老伴年輕的時候,干農活像條牛,忙完農活忙家務,還喂了幾頭大肥豬,一年四季不怕苦不怕累的,我兩口子也沒誰叫聲累?!焙螁⒚髡f著,看了看躺在床上的老伴。胡世英滿臉微笑,眨巴著眼睛,嘴角蠕動幾下。
何啟明管護的柑橘叫紅桔。隨著一年年紅桔上市,賣得好價錢,吃飯穿衣不愁了,一家人的日子越來越好。
“我倆也有意見分歧的時候,年輕時吵架也不少哦?!焙螁⒚髡f,“分歧就在孩子的教育方面,母親心疼娃娃,處處慣著寵著,要什么給什么。我認為,娃娃就要多吃苦,吃苦越多長大越有出息。冬天到了,樹上的紅桔什么時候上市,如果時機沒看準,賣虧了,我兩口子也常常要埋怨拌嘴。人年輕,火氣重,容易發(fā)火。”何啟明笑著說,“再怎么吵,賭氣半天,飯還得一起吃,覺還是一起睡,也沒什么了?!?/p>
何啟明常常感激老伴,他說:“沒有老伴的支持,光靠挖土地板板,兒大女大成家立業(yè)怎么辦,一家人不知窮到哪里去?!?/p>
同伴:“只要她活著就得伺候她”
“年輕忙,兩口子也漸漸老了,眼看日子越來越好,沒想到她生病了?!焙螁⒚髡f著,嘆了一口氣。
十年前的一個傍晚,何啟明一輩子都不會忘記。那天,胡世英從地里挖豬草回家,打算一個鍋煮飯,一個鍋豬豬食,當一切準備就緒,胡世英到灶臺生火,柴火剛點上,突然,就倒在灶臺前不省人事。
何啟明發(fā)現后趕忙呼喊,鄰居趕來出主意,趕忙呼叫衛(wèi)生院的120救護車。盡管出診及時,但由于交通不便,影響了搶救的關鍵時間,造成現在癱瘓在床?!昂烙⒌玫氖悄X腦溢血,現在,就這個樣子,活不好,死不了?!?/p>
為了伺候癱瘓的妻子,10年來,何啟明戒掉打小牌和串門溜達的習慣,精心伺候癱瘓的老伴。
“年輕時,她關心我的多些,現在該我還這個情?!焙螁⒚髡f,“胡世英不能說話,但從表情上能明白我的意思?!?
何啟明常常告誡自己再苦再累不發(fā)火,不生氣。即使胡世英大便小便拉在床上,何啟明也耐著性子把被子床單洗干凈。10年來,何啟明每天煎藥,喂飯,遞茶,端屎端尿,每隔兩天給胡世英換一次衣服,每周給洗一次澡;一個月給胡世英理一次發(fā)。
何啟明和胡世英結婚50多年,風雨沒有湮滅幸福?!袄狭耸峭?,她病了,但她心里明白得很。只要她活一天,我就要伺候一天,陪她一天?!焙螁⒚髡f著,望了幾眼門外艷麗的三角梅,低頭想著什么。
(通訊員 劉禹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