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黃石鎮(zhèn),你問張希前是誰,對方多半會露出疑惑的表情,但是你再接著問打渡船的是哪個,對方便會恍然大悟:“你問的是希妹兒啊,希妹在船上,他離不了那條船?!彪x不開船的希妹兒本名是張希前,家住黃石鎮(zhèn)迎新村,因為其母親想要一個女兒,便給她取了個小名“希妹兒”,這一喊就是52年,成為了黃石鎮(zhèn)家喻戶曉的名字。
擺渡34年再苦再難未言棄
為什么說希妹離不開船?近日,記者來到黃石鎮(zhèn)渡口,村民們給出了記者一個十分充分的理由——他媳婦走了兩個,還要守著渡船!“我是他第三個媳婦,他第一個媳婦跟著他時,家里苦得只能酸水下面吃,生了娃就跑了。第二個媳婦身體不好,沒錢,病治得不及時,所以年紀輕輕地也走了?!睆埾G暗默F(xiàn)任媳婦鄧術(shù)英告訴記者。
和張希前的沉默寡言相比,鄧術(shù)英身材高大,性格爽朗,說話像是倒豆子一般,噼里啪啦,顯得和氣?!拔译m是他第三個老婆,但是這么多年跟著他一起打渡,我也理解了他對渡船的感情了,莫說他了,我自己也離不開了,所以我肯定是他最后一個老婆了!”聽到鄧術(shù)英的打趣,坐在船頭的張希前手里卷起了葉子煙,靦腆地低下頭,嘴角微微上揚,露出了不易察覺的笑容。
“說起這個工作確實辛苦,不管刮風下雨,冬寒暑熱的,每天早上6點多,他們夫婦兩就得早早在船上等著過河的客人。”前來坐渡船的村民們由衷感慨。記者了解到,張希前的父親也是一位擺渡人,打了一生的渡船。從小和父母生活在船上的張希前,在18歲那年擺起了父親的渡船,也接過了父親扛了一輩子的責任,今年已經(jīng)52歲的他,在船上度過了34年。
回憶30余年前的日子,張希前攤開自己的一雙手,說了一個字——疼。“那時候是人力渡,手拉船,要靠一雙手擺渡?!睆埾G暗吐暯忉?,剛開始拉繩子手磨得生疼,才拉了一天,手上便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血泡,第二天硬著頭皮拉船時,滿手都是磨爛了的血泡,疼到后面麻木了,但是一歇下來,手就疼。時間一長,血泡慢慢成了厚繭,即使人力渡早已變成了機動船,但雙手的繭依然在。
然而對于張希前來說,起血泡、起繭還不算苦,最難熬的是刮風下雨的晚上。還沒修建三峽大壩的時候,逢刮風下雨的晚上,一個浪就能把船打翻,所以他連打盹都不敢,一整晚盯著船,水位上漲收繩,水退時放繩,時刻注意著。
從人力渡到機動船,再到客渡船,從200米一趟到3000米一趟,船費卻只漲了1元,從1元每人變成2元每人,夫妻兩人每月平均收入僅2000元?!翱粗鋈ゴ蚬さ娜嗽絹碓蕉?,過河的人越來越少,家里又還有個幺妹兒在讀書,負擔不小,我就盤算著不打渡船了,哪知話一出口就被他氣沖沖地駁回了?!编囆g(shù)英說。